成某,女,29岁。主因“皮疹后身目黄染4周余,发热3周”于2022年3月8日入院。 1、现病史 患者于 2022年1月27日出现双下肢皮疹,随后蔓延到全身,为粟粒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伴有瘙痒,无发热、腹痛等不适,就诊当地卫生院口服及外用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其后皮疹渐有好转。 Image by pikisuperstar on Freepik 2月9日发现尿黄,如浓茶水样,并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 2月15日出现寒战,无发热,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晨起症状自行缓解。 2月20日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偶有寒战及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最高体温40℃,为进一步治疗就诊当地医院。 完善相关检查提示: WBC 12.14x109/L,N 0.799,RBC 5.06x1012/L,Hb 135g/L,PLT 172x109/L; ALT/AST 1043/1156U/L,TBIL/DBIL 284.1/206.1μmol/L,TB 70.70g/L,ALB 37.2g/L,ALP 269U/L,GGT 76U/L; INR 1.43,PTA 57.9%; 超敏CRP 49.59mg/L,PCT 0.56ng/ml; 甲、乙、丙、戊肝抗体阴性。 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轻度脂肪肝,胆囊异常改变,脾大。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但仍发热、畏寒、寒战,体温波动在38.5~40.0℃,发热时间不定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可缓解。 2月25日为进一步治疗就诊另一家三甲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提示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时Hb 88g/L,PLT 65x109/L。 肝功能无好转,TBIL/DBIL 262.1/195.1μmol/L,ALT/AST 429/327U/L,ALB 26.6g/L,INR 1.71,BLA 131μmol/L。 抗链球菌“O”、类风湿因子、腺病毒抗体、军团菌抗体、立克次体抗体、甲流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EB病毒抗体及病毒定量、巨细胞病毒抗体及定量、IgG、IgM、IgE、补体C3/C4、抗线粒体M2抗体、自身免疫相关抗体未见明显异常。 乳腺B超及子宫B超未见明显异常。 双肺CT:双肺上叶、下叶少许炎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 骨髓病理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颗粒增多,红系比例重度减低,内、外铁少。 积极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乙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鸟氨酸、精氨酸保肝降酶降血氨,头孢米诺、罗红霉素、伏立康唑抗感染,异丙嗪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但体温仍无明显下降,肝功能无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发热黄疸待查"收入我科。 2、流行病学史 否认肝病患者接触史,病前6个月内无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病前3个月内无不洁饮食史。 3、既往史 妊娠期正常产检,无肝肾功能等异常。2022年1月20日足月行剖宫产,产1子,术中、术后无输血。无“伤寒、结核、猩红热”等传染病史,无“心脑、肺、肾”等脏器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个人史 生长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未到疟疾、鼠疫等疫区,无明确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 5、查体 体温39.4℃,脉搏107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6/74mmHg。身高160cm, 体重62kg,BMI 24.21kg/m2,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形匀称,自动体位。 慢性肝病面容,表情自然,神志清楚, 精神欠佳,家属扶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Image by freepik 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皮下出血点,无皮下结节,肝掌阴性,未见蜘蛛痣。颌下、左颈后、双侧腋下、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活动度良,无触痛。眼脸无水肿,睑结膜轻度苍白。口唇可见疱疹、皲裂,口腔黏膜无异常,咽部无充血水肿,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稍膨隆,腹壁静脉未见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明显异常,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震颤阴性。 6、初步诊断 ①亚急性肝衰竭伴发热原因待查:药物性肝损害?非嗜肝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 ②贫血。 (一)入院诊治第一阶段——初步印象 2022年3月9日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8.40x109/L,N 0.793,RBC 3.29x1012/L,Hb 84g/L,PLT 67x109/L。 PCT 0.825ng/ml。 肝功能:ALT 127U/L,AST 154U/L,GGT 110U/L,ALB 22g/L,GLO 11g/L。TBIL 246.2μmol/L,DBIL 208.7μmol/L,LDH 1143U/L,TG 4.08mmol/L。 AFP 311.40ng/ml,活动度52.3%。 自身抗体五项、结核抗体两项、布鲁氏菌凝集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均阴性。 抗CMV-IgM、抗EBV-IgM、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均阴性。 CMV-DNA定量<100U/ml,血浆EBV-DNA定量<100U/ml。铁蛋白>200ng/ml。 肺部CT:双肺下叶异常密度影,不除外合并炎症。 腹部超声:肝实质损害,脾大,肝囊肿,肝内胆管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管炎不除外),胆囊炎性改变,腹水。 患者主要表现为皮疹后出现肝损害伴发热,目前检查基本除外嗜肝病毒及常见非嗜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 因发病前2周有中药服用史,不除外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待病情稳定后考虑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但是,药物性肝损害出现高热情况罕见,因此还需进一步除外有无败血症、非常见病毒感染等。 患者高热伴LDH及铁蛋白明显升高,病程中有Hb、PLT进行性下降,需特别注意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需再次行骨穿刺、淋巴结活检、血涂片及相关检查。 另外,患者为青年女性,有皮疹发热,肌肉关节疼痛,检查提示曾有心包、胸腔、腹水,注意结缔组织病的可能,需进一步完善免疫方面检查。 Image by fabrikasimf on Freepik (二)入院诊治第二阶段——高度指向血液系统疾病 2022年3月14日化验: 补体C3、C4正常,抗核抗体12项阴性,IgG 6.55g/L,甲醛敏感的p-ANCA阴性,甲醛抗性的p-ANCA阴性,胞质型阴性。 血涂片:白细胞数增多,中性分叶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减,核左移,胞质见多量空泡,成熟红细胞大小尚可,见异型、泪滴样、椭圆形红细胞。计数100个白细胞未见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异淋占5%,血小板散在易见。 骨穿刺结果:骨髓增生活跃,粒系以杆状粒细胞为主:红系少见,0.5%淋巴细胞异型性变,幼稚淋巴细胞占0.5%,巨核细胞未见。 外周血CD25 43973pg/ml,B淋巴细胞百分比1%,NK淋巴细胞绝对值56个/μl,B淋巴细胞绝对值14个/μl,NK淋巴细胞百分比4%。 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正常结构存在,淋巴滤泡未见明显增生,髓窦内易见核碎屑及中性粒细胞,并见组织细胞,结合免疫组化表达,考虑淋巴结炎性反应性病变。 免疫组化结果:Bcl-2(+),CD20(B细胞+),CD3(T细胞+),CD10(-),Ki-67(30%+),CD5(T细胞+),CD45RO(+),CK(-),LCA(+),CD68(+),EBV(-),Bcl-6(+),CD15(+)。 结合入院后深入检查,请风湿免疫科及血液科会诊,均考虑病情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于3月14~18日应用醋酸泼尼松龙10mg,8小时一次,3月19~22日醋酸泼尼松龙10mg,12小时一次,3月23~25日醋酸泼尼松龙10mg,每日1次,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10g/d,继续还原型谷胱甘肽、舒肝宁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治疗。 3月25日复查: WBC 13.72x109/L,N 0.7214,Hb 71g/L,PLT 332x109/L,ALT 30U/L,AST 32U/L,GGT 125U/L,ALB 36g/L,TBIL 58μmol/L,DBIL 51μmol/L,PTA 104%。 建议患者血液科就诊进一步明确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患者出院。 (三)出院后随访期间再次发热——最终明确病因 患者出院后未遵医嘱继续血液科就诊回家休养,出院后2个月于2022年5月再次出现发热,入住某三甲医院血液科,再次行骨穿刺及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为淋巴瘤,予化疗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缓解,目前随访中。 (四)最终诊断 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亚急性肝衰竭。 (五)随访情况 到血液科诊治后失访。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火病毒(HBV)感染,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等因素。 随着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普及,由HBV引起的肝衰竭占比在逐渐下降,其他原因所致肝衰竭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病用对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常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也可出现发热、乏力、体质量下降等表现,可合并有肝损伤,但透发肝衰竭的报道少见。 本病例为年轻女性,既往健康,以皮疹后严重肝损害及发热为主要表现,在病程中出现血象两系明显下降,与常见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不相符。结合其用药史、血象改变,高度怀疑药物、病毒、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通过随访过程中再次骨穿刺及淋巴结活检才最终诊断明确为淋巴瘤。 提示我们,重症肝病的病因复杂,当遇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血象明显改变、LDH升高应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需要多次从骨穿刺及淋巴结病理检查中寻找疾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