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肝病学术交流平台
首页> E讯> 肝脏少见的瘤子!容易漏诊的肝细胞腺瘤,究竟如何科学诊疗?
肝脏少见的瘤子!容易漏诊的肝细胞腺瘤,究竟如何科学诊疗?
分享到: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由于本病多无明显临末表现,不易被发现,所以其具体的发病率尚无准确的报道。但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横断层成像以及多相增强扫描技术的发展,因其他症状或体征做影像学检查而被偶然发现的肝细胞腺瘤病例已日益增多。


一、病理表现


(一)大体所见


肿瘤多位于正常肝脏的右叶被膜下,70%~80%为单发,也可多发(2~3个),少数可呈外生型生长或有蒂;肝细胞腺瘤病和伴有I型糖原累积症之肝细胞腺瘤患者常呈多发性,前者之多发的腺瘤常在10个以上。


肿瘤边界清楚,多数有完整的包膜,亦可薄而不完全。


肿瘤大小不等,直径由0.5~15cm或以上。切面上,瘤组织星棕褐色或绿棕色,约1/3的瘤体内可见到灰色的梗死区、黄色的坏死区、紫红色的出血灶和白色的钙化,因而使其切面呈杂色。


(二)镜下所见


瘤细胞为分化较好的肝细胞(常大于正常肝细胞),排列成小梁,其外周围以血窦。


瘤细胞核小而圆,大小一致,无核分裂相,胞质内含有较多糖原和脂肪。不能见到汇(门)管区和胆管结构,肝巨噬(Kupffer)细胞数量很少且功能低下。肿瘤边缘的动脉可有变性或血栓形成并导致肿瘤梗死、出血。肿瘤包膜由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构成。


肝细胞腺瘤恶变率为8%~13%,尤其多见于肝细胞腺瘤病或伴有工型糖原累积症的肝细胞腺瘤患者。此时镜下见瘤细胞明显多形,胞核大,核仁明显,大量假腺体形成,有时可见到瘤细胞浸润静脉并形成瘤栓。

 

图1肝细胞腺瘤病理表现(作者实拍)


二、临床表现


肝细胞腺瘤,尤其是早期,多无任何症状,5%~32%病例是因其他原因做影像学检查而被偶然发现。


随着瘤体増大和数量增多,部分病例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25%~35%病例可有右上腹块(或肝大),少数有蒂的腺瘤可表现为活动度大的腹块;

20%~25%病例可有上腹部不适或慢性轻微的腹痛;

30%~40%病例可因瘤内出血或破裂致腹腔积血而出现急腹症,其中20%病例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大而多发的腺瘤,特别是呈进行性增长的肝细胞腺瘤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早而明显,约67%病例可有肝大,73%病例有急、慢性腹痛,瘤内出血也常见。


伴有Ⅰ型糖原累积症的肝细胞腺瘤患者,还可有短身材、肾肿大、酸中毒和尿毒症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一般为正常,大而多发的腺瘤,特别是肝细胞腺瘤病患者,91%的病例有肝功能异常,主要是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增高。


伴有I型糖原累积症的肝细胞腺瘤患者,还可见到空腹血糖降低、血脂增高以及与酸中毒、尿毒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恶性变时,血清甲胎球蛋白(AFP)高于正常值。


三、影像表现


(一)超声检查


多数腺瘤之超声检查不能作出特异性诊断。


一般显示为不均质低回声,脂质成分或新鲜出血灶可显示为强回声,钙化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彩色Doppler血流图(CDFI)可显示瘤周和瘤内血管,呈低平连续的或较少见的三相波形,有助于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

 

图2肝细胞腺瘤超声表现(作者实拍)


(二)CT


近年来由于螺旋CT和多相增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肝细胞腺瘤的CT检查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本病之诊断与鉴别诊断。


1、CT平扫所见:由于腺瘤是由含脂质较多的、形态一致的肝细胞和血窦组成,所以如不并发瘤内出血、坏死或钙化时,瘤体一般显示为均质低或等密度肿块(图3)。

 

图3肝细胞腺瘤CT表现(作者实拍)


  • 多位于肝右叶(占66%),使肝外形突隆或呈外生型生长(可有蒂)者占25%;

  • 肿瘤边缘锐利(占85%),光整或无分叶状(占95%),肿瘤包膜不能显示或呈低密度影(占25%)。

  • 少数病例(7%~10%)可显示瘤内脂肪,CT密度值低于水。


巨大的腺瘤还可显示由被挤压至瘤周的含脂肪空泡的肝细胞构成的瘤周透明环影(图4)。

图4肝细胞腺瘤CT表现(作者实拍)


并发症中以瘤内出血多见,于25%的腺瘤瘤体可见到星高密度的新鲜出血灶。


陈旧性出血表现为瘤内不均质低密度影,与坏死区相似;少数病例可见到肝包膜下血肿或腹腔积血之高密度影(新鲜出血)或低密度区(陈旧性出血)(图5)。


5%~10%的肝细胞腺瘤于陈旧性出血区或坏死区内可有钙化,表现为低密度区内之不规则高密度影。伴有肝脂肪性变的病例,肝细胞腺瘤瘤灶在CT平扫和增强之各期像上均呈高密度影。多发性腺瘤(包括肝细胞腺瘤病)之每个腺瘤瘤体的CT平扫表现,基本上与上述单发腺瘤的表现相似。

 

图5肝细胞腺瘤CT表现(作者实拍)


2、CT增强扫描所见:不并发瘤内出血、坏死或钙化的肝细胞腺瘤患者,大多数(80%~90%)动脉期显示为均匀的或较均匀的高密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扫描强化更趋均匀但其密度有所下降,接近正常肝组织;小的瘤体可快速强化,其密度也较高;大的瘤体强化欠均匀,强化密度亦较低(图6)。肿瘤包膜伴同其瘤周供血血管,动脉期像上可显示强化,瘤周透明环不强化,仍呈透明环影位于其内。


少数腺瘤(11%)于动脉期像上可见早显的粗大引流静脉(有人认为是动静脉分流的表现)。肝细胞腺瘤病的多发性瘤体大小不一,各个瘤体的CT增强程度可不同,但每个腺瘤的强化特征基本上与单发腺瘤相似。


近半数肝细胞腺瘤病患者可见到先天性或后天性肝血管异常,如门静脉缺如或闭塞、门静脉-肝(腔)静脉分流等。

 

图6肝细胞腺瘤CT表现(作者实拍)


(三)MRI


肝细胞腺瘤由于是由含脂质多的肝细胞构成,所以T1WI(占 36%~77%)和T2WI(占 47%~74%)均可呈高信号强度影(图7)。


53%~93%的并发瘤内出血的腺瘤在T1WI、T2WI上可显示为高信号强度,其显示频率明显高于CT。陈旧性出血、坏死灶和钙化的MRI表现与一般疾病类同。Gd-DTPA动态增强表现与CT动态增强相似,肿瘤包膜伴同其瘤周供血血管可见强化。注入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微粒后,腺瘤组织不予吸收(不同于正常肝组织),所以在T2WI上之信号强度不降低。注入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Gd-BOPTA),腺瘤组织也多无明显吸收,所以也不能见到像正常肝组织那样的强化。

 

图7肝细胞腺瘤MRI表现(作者实拍)


(四)放射性核素扫描


临床应用可有以下发现:


①静脉注入99mTc植酸钠后,显示为肝内限局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反映腺瘤由于肝巨噬细胞量少和功能低下而致核素摄取不足。

②静脉注入99mTc-EHIDA后,腺瘤瘤体可显示为浓区(尤其在延迟显像),但不能显示胆管,反映其瘤体中几乎正常的肝细胞可摄取肝胆显像剂,但不能从胆管排出。

③静脉注入99mTc-红细胞后,肝血流灌注成像可见局部显影,肝血池显像呈淡区(不填充)。


(五)肝动脉造影或DSA


约有半数病例表现为少血管性肿块,此时仅能见到血管移位。富血性肿块可呈现一定特征性的造影表现:供血动脉増增粗或正常,1/3~2/3的病例表现为周围性供血,包绕于瘤周的供血肝动脉向瘤中央平行发出多数规则的供血支;常可见到由于出血(血肿)或坏死所形成的少血区,而致肿瘤染色不均匀;无血管湖、动静脉痿或静脉受侵等造影表现。但于多发性病灶的肝细胞腺瘤病患者,可见到如前述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肝脏血管异常。


四、鉴别诊断


肝细胞腺瘤需与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海绵状血管瘤及肝转移瘤等进行鉴别。


(1)肝细胞癌:多有肝硬化、慢性肝炎病史,一般情况较差,肝功能指标异常,AFP较高,CT平扫呈低密度,癌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CT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快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造影剂迅速消退,为“快进快出”表现。病理表现与分化程度相关,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梁索状或呈腺泡样结构,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具有异型性,癌梁索间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图8肝细胞癌CT表现


(2)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一般无肝炎病史,临床表现与肝细胞腺瘤相似。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强化明显,而瘢痕组织不强化,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呈略低密度,而中心瘢痕组织在延迟期明显强化。在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均匀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中央瘢痕组织T1WI呈低信号,在T2WI及PDWI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强化模式与CT增强相似(图9)。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无包膜,有特征性的中央星形瘢痕伴放射样纤维分隔,可有明显的小胆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图9肝局灶性结节增生MR表现(作者实拍)


(3)肝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低密度,动脉期病灶由周边强化,静脉期强化向中心扩展,延迟期为等密度,呈典型的“快进慢出”表现。T1WI多呈均匀的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灯泡征”(图10)。


病理检查瘤内可见大小不等血窦,血窦明显扩张淤血,可有血栓形成,瘤周肝组织内可有肝索萎缩或消失。

 

图10肝海绵状血管瘤MR表现


(4)肝转移瘤:多有原发病史,常为多发。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可出现环状或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延迟期强化减退,典型者表现为“牛眼征”。T1WI多为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有的瘤灶中央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小圆形,成为“靶征”。

 

图11肝转移瘤MR表现



肝病医生用药习惯大征集!


对脂肪肝,你最常用的药是什么?

对乙肝,你又最常用哪种药呢?

你想知道其他医生的用药习惯吗?


……

快点击阅读原文

填写问卷吧!




快点这里填写吧~


版权所有:北京华润北贸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所有权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