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肝病学术交流平台
首页> E讯> 极易误诊为肿瘤!如何准确分辨这种脂肪肝的影像学特征?
极易误诊为肿瘤!如何准确分辨这种脂肪肝的影像学特征?
分享到:


局灶性肝脂肪浸润(focal fatty infiltration of liver,FFIL)又称为肝局灶性脂肪变性(focal fatty metamorphosis of liver,FFML),为脂肪肝(fatty infiltration of liver,FIL)的一种类型,它和弥漫性脂肪浸润(diffuse fatty infiltration of liver,DFIL)均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很多学者描述了FIL的X线及超声表现,以及它的存在导致诊断的困难,特别是FFIL,易误诊为肝肿瘤。


FIL最常见的原因是酒精,此外,还与糖尿病、肥胖、激素治疗、囊性纤维化、胃肠外营养、饥饿、高脂血症、妊娠、Reye综合征、四氯化碳中毒、钝性肝挫伤等原因有关。大多数作者认为FIL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酒精、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


肝内脂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14%)、脂肪酸(14%)、磷脂(64%)、胆固醇及胆固醇酯(8%),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质中。


正常的肝,脂质仅占肝湿重的2%~4%,当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5%以上的肝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脂肪小滴,称之为FIL。在严重脂肪变性患者,这一数值可达到50%。但没有证据表明,肝自身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硬化。在去除引起 FIL的病因后,部分FIL可恢复正常。有些学者认为,相对于解剖学变化来说,脂肪变性是一个生理过程,肝内门脉系及中央静脉均保持正常,故该过程的确切名称应该是局灶性脂肪变(focal fatty change,FFC)。


一、病理表现


1、DFIL大体观


肝脏弥漫性肿大,色较苍白或略显灰黄,表面光滑。


2、FFC的镜下病理特点


肝细胞内有脂质沉积,主要为甘油三酯沉积,肝细胞内可出现脂肪滴,并且常常因大量的脂滴积聚,将肝细胞核压向一侧呈半月形,脂肪变性最早出现于中心静脉周围,严重者可累及整个小叶。


肝脂肪沉积分为两种类型:微囊泡型和巨囊泡型,一般营养性、代谢性或毒物介导的FFC常为巨囊泡型,而急性妊娠FIL、 Reye综合征和四环素所致的FFC常为微囊泡型。


二、临床表现


FFC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0~50岁的女性较多见。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其他原因做肝脏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发生率并非少见。


弥漫性FIL与FFC相比,血清AKP 和AST 水平高,除此之外,临床方面无其他区别。


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体征,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肝肿大及转氨酶高。一部分患者自觉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妊娠急性患者常在首次妊娠36~40周时突然发病,剧烈恶心、呕吐,随之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三、影像表现


1、B超表现


局灶性脂肪浸润具有以下特点:

(1)多发生于胆囊旁和肝门部,而肝脏周边部则出现的较少;

(2)常规超声表现为非球形的、楔状高回声区,病灶常累及左叶内侧段前内缘邻近镰状韧带处,以及胆囊周边区域,最少见于左叶内侧段后缘(图1)。这点在鉴别诊断时尤其重要,多数肝脏转移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高回声,但常伴有声晕或部分声晕;

(3)以片状的不规则形、三角形多见,但却极易误诊为血管瘤、肝硬化结节甚至转移性肿瘤;

(4)无占位效应,对血管无侵犯压迫,可见血管穿行于高回声内,这一点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局灶性脂肪浸润病灶范围往往较小,血管穿行出现的比例并不高。对无血管穿行的小病灶,必要时仍需进一步行增强CT/MRI或超声造影,获得病变的增强信息来鉴别诊断。


图1肝包膜下脂肪变性超声表现


2、CT表现


FFC主要见于肝裂周围,表现为孤立的或多发的球形(图2)、扇弧形(图3)或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图4),CT值为0~30HU,对其周围血管无推移,无占位效应。

 

图2肝包膜下脂肪变性CT表现

 

图3肝包膜下脂肪变性CT表现

 

图4广泛肝包膜下脂肪变性CT表现


增强扫描如动态CT扫描或CT动门脉期扫描对明确FFC的诊断很有帮助,特别是对那些局灶性FFC及弥漫性FIL但留有正常肝岛的患者,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其动态增强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相似(图5)。

 

图5局限性脂肪肝CT表现


3、MRI表现


MRI在明确FIL特别是局灶性FIL的存在也有价值。在常规SE序列T1WI及T2WI像上FFC呈略高信号;STIR序列中FFC亦呈略高信号,但其内的脉管系正常。


氢质子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对FFC的敏感性较高,这是由于脂肪组织的氢质子与自由水中的氢质子Larmor频率不同,化学位移成像可将它们鉴别开。


采用的方法主要有Dixon二维相对比成像和三维化学位移成像法,在Dixon法的opposed-phase,FFC较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而肿瘤在该序列中显示为明显的高信号,其信号接近于脾组织,该序列能清晰的显示肝的解剖结构;后者能较好的区分正常的肝组织和脂肪组织,缺点是解剖结构显示不佳;对于疑为FFC的患者,还可采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在常规SE序列中FFC在T1WI及T2WI像上均为略高信号的病灶,采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时,该病灶表现为低信号,较原先的高信号明显为低,而肿瘤及正常肝组织均不会有明显的信号减低现象(图6)。

 

图6肝脂肪浸润MRI表现


4、ECT表现


99mTc放射性核素成像显示脂肪浸润区域正常的光子活性,而转移病灶则显示为低光子活性区域,故后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硫胶体吸收缺失区。


FFC不表现为光子缺失区,这是由于FFC不替代或破坏网状内皮系统,肝巨噬细胞仍正常吞噬用作检查的硫胶体,放射性核素成像表现正常。


对于合并弥漫性肝细胞病变如肝硬化的FFC,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表现为硫胶体吸收缺失区,此时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具体分析。Xe放射性核素成像则以显示脂肪浸润区域光子活性为特点,反映了Xe在脂肪中的溶解性。


四、鉴别诊断


FFC患者中约有14%存在诊断困难或误诊并导致进一步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另有19%合并肝癌的FFC患者,因FFC导致误诊为转移瘤或掩盖了肝癌的存在。个别病例因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把FFC误诊为肝癌而行手术探察。


FFC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病灶,但许多其他局限性肝内病灶如肝癌及转移瘤等,均可表现为类似的低密度病灶。


FFC与转移瘤的区别是,前者常常是边界模糊的、非球形病灶,常无占位效应,占位效应在肝中表现为血管的移位或肝脏轮廓的局部凸起;转移瘤通常为卵圆形病灶,有占位效应,并有原发灶以利鉴别。肝癌亦表现为占位效应的病灶,同时可伴AFP升高、肝硬化等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史以资鉴别。但不典型的FFC,如表现为小的类圆形低密度病灶经常同转移瘤混淆。


此外,弥散型脂肪肝中有时可见无脂肪化的正常肝岛,多见于左内叶后部Ⅳ段(图7,8)和胆囊窝周围,有时不易与肝肿瘤区别。临床上经常出现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很像肿瘤,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正常肝岛。

 

图7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超声表现

 

图8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CT表现


以上这些都掌握了吗?快转发到朋友圈或者科室群吧~防止用的时候找不到了!


肝病医生用药习惯大征集!


对脂肪肝,你最常用的药是什么?

对乙肝,你又最常用哪种药呢?

你想知道其他医生的用药习惯吗?


……

快点击阅读原文

填写问卷吧



版权所有:北京华润北贸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所有权 @2017~2018